登录 | 找书

我的心是一面镜子精彩免费下载 季羡林 罗文与哥廷根与释迦牟尼 第一时间更新

时间:2019-04-15 20:27 /名家精品 / 编辑:柯林
主角叫罗摩,罗文,哥廷根的小说是我的心是一面镜子,是作者季羡林创作的名家精品、文学风格的小说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这只是一篇极短的文章,里面没有多少学术探讨;但是却有颇为重要的意义,也在下面再谈。 3?《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》 我自己认为,这是一篇相当重要的论文,它解决了一...

我的心是一面镜子

推荐指数:10分

主角名字:济南罗文罗摩哥廷根释迦牟尼

更新时间:2019-04-09 23:21

《我的心是一面镜子》在线阅读

《我的心是一面镜子》第18部分

这只是一篇极短的文章,里面没有多少学术探讨;但是却有颇为重要的意义,也在下面再谈。

3?《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》

我自己认为,这是一篇相当重要的论文,它解决了一个印度佛史上颇为重要的问题。大家都知,只有小乘才有上座部、大众部等部派之别,而大乘是没有的。为什么在《大唐西域记》中却多次出现"大乘上座部"这个名词呢?这给中西佛史学者,特别是研究《大唐西域记》的学者带来了困难和迷,使他们手足无所措,做出了许多自相矛盾的解释。但是,始终没有任何学者能够提供一个明确无误的说法。我在上面有关《〈大唐西域记〉校注》的那一段里,曾经提到过,是我给"大乘上座部"这个词作的注。现在这一篇论文就详说出了我作注的据和对这个词的解释。

我的解释是:据巴利文佛典和锡兰(今斯里兰卡)史籍的记载,锡兰佛信仰,虽以小乘上座部为主,但是大乘思想始终输入未断;无畏山住部受大乘思想影响更是特别刻而显著;许多典型的大乘思想渗入小乘,在大乘萌芽时期,更为明显。这在印度佛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。锡兰小乘的三个部派,主要是两个部派,它们所遵行的律并无歧异。但是,在学说方面,无畏山住部却不断接受大乘影响。在早期,接受原始大乘的功德转让等学说;到了玄奘时候,又接受大乘瑜伽思想(可能也有中观思想)。因此,所谓"大乘上座部",并不是大乘与上座部两种东西,而是接受大乘思想的小乘上座部一种东西,只是包着大乘与小乘两方面的内容。《大唐西域记》的藏文译本对"大乘上座部"的译法是比较准确的。

4?《对"丝"、"纸"两篇文章的补正》

我在上面已经谈到,我写过一篇关于"丝"、一篇关于"纸"的文章,这两篇文章都涉及考古发掘和语言学。我据当时的考古发掘工作的结果,提出了最早的"丝"和最早的"纸"出现的时期。来考古工作又有了新的展,我不能不改我的提法,因此就产生了这一篇《补正》。估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扩大和入,将来还会有更新的"补正"。我觉得,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学者,必须随时密切注意考古工作。在这方面,我们过去做得不够。

5?《论释迦牟尼》

这本来是我给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写的一个词条。既然是词条,就必须遵守词条的例,文字要简明扼要,不能像论文那样旁征博引。可是它来又作为一篇论文单独发表。词条与论文在例上的矛盾就凸显出来,我只能稍稍加以调整。

佛祖释迦牟尼有无其人,过去是有争论的。现在怀疑其人的存在者已经不见。我个人认为,他确实是一个历史人物。他活着的时候也并没有说自己是神。整个原始佛是无神论的。有人认为这是怪论,其实它是事实。在佛用纯成了宗释迦牟尼才被神化。在本文中,我就是把释迦牟尼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加以评述的。我不是任何宗的信徒,当然也不是佛徒。

第66节:回到祖国(19)

6?《〈西游记〉与〈罗衍那〉》

这是一篇极短的文章,只讲了《罗衍那》第六篇同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一回"猪八戒助败魔王,孙行者三调芭蕉扇"的关系。这属于我对《西游记》与印度影响的看法的一部分。

7?《一张有关印度制糖法传入中国的敦煌残卷》

我自己认为,这是一篇十分重要的论文。这一张敦煌残卷是伯希和带走的,原写在抄录的佛经的背面。因为当时纸张极为珍贵,所以就一纸两用。但是,佛典与制糖术相去何啻天渊,为什么竟在佛典背出现制糖术的记载?至今还是个谜。

稍稍了解敦煌卷子的人都会知,佛经卷子,如果没有抄写的时间,则价值不大;有了抄录时间,则价值立增。而佛典以外的东西,比如中国古籍和文等等,则视若瑰。至于科技资料,则直如凤毛麟角,成为瑰中之瑰了。这一张残卷就属于这一类,因而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垂涎。可这是一个核桃,很不容易啃,想啃而啃不,只好放弃。它辗转传到了北大历史系几位同志手中,他们拿给我看。我惊喜之至,想啃它一下。可是最初也没有啃。我昼思夜想,逐渐认识到:整张卷子的关键在"煞割令"一词。此词如能解决,则通篇皆活,否则仍然是一座迷宫。我仍然继续苦思。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,有一天我忽然顿悟:"煞割令"不就是梵文的s'arkarā吗?这个谜一破,我惊喜若狂,拍案而起,立即解读其他部分,都刃而解,就写成了这篇论文。

此文共分为以下几节:

首先解读原件,附有照片:一,甘蔗的写法;二,甘蔗的种类;三,造砂糖法与糖的种类;四,造煞割令(石)法;五,砂糖与煞割令的差别;六,甘蔗酿酒;七,甘蔗栽种法。

以上几节的论述都是按照原件的顺序来解释原文的。

8?《梵文本〈妙法莲华经〉(拉丁字转写本)序》

这是一篇序,我据自己过去对《妙法莲华经》的研究结果,重复了一下这一部佛典的重要意义,以及诸写本的差异的原因和语言特点。我自己把这篇序译为英文,以利外国读者。

9?《蔗糖的制造在中国始于何时》

这一篇论文是讲中国蔗糖史的,现收入拙著《糖史》第一编,国内编。

一九八二年

本年共写各类文章三十五篇,其中可以称为学术论文者共有十三篇。本年出版了成册的书四种:一,《印度古代语言论集》,收有用中、德、英三种文字写成的论文,我在大学的博士论文也在其中。我早年研究佛梵语的成果都收在里面了。二,《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》。三,《罗衍那》汉译本第三卷。四,《罗衍那》汉译本第四卷。

我在下面对学术论文分别加以介绍,正如人们可以预料到的那样,诸论文的分量相差极大。

1?《对〈一张有关印度制糖法传入中国的敦煌残卷〉的一点补充》

记述印度制糖法的敦煌残卷,上面已经介绍过。在那篇文章发表的同时,我已经做了一点补充。现在这一篇文章可以说是补充的补充。我发现,从《世说新语》直到敦煌文,、校、挍、较、效、觉等字,都是同音同义。

2?《火罗语A中的三十二相》

这是一篇重头的论文。

大约在一年,新疆博物馆的李遇先生把新疆新发现的四十四张、八十八页(每张两面都写有文字),用中亚斜婆罗米字写成的他们揣测是火罗文A的残卷(简称新博本)给了我,要我释读。我在德国从Sieg师治火罗文以,已经有三四十年的时间没有火罗文的东西,以学到的那点东西已经颇为生疏,心中忐忑不安,不敢贸然接受这个重任。但是,看到这样的瑰,心又不能不为所。在思想烈斗争之,还是着头皮接受下来了,心里想:且试它一下,如果实在啃不开这个核桃,然再投降也不晚。然而,幸运之神又一次光临。字我是认识的,我试读了几张,忽然就发现一个Colophon,明确无误地写着书的名称:《弥勒会见记剧本》(下面简称《剧本》),还有剧本的幕数。我大喜过望:这样一来,问题不就全解决了吗?而且更使我兴奋不已的是,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佛经,而且是一部文学作品,书名中就有"剧本"的字样。这不但对研究佛史有用,而且也大大有助于文学史的研究。这样的材料比单纯的佛经更为难得,更为有用。我焉能得而不狂喜,不振奋呢?

第67节:回到祖国(20)

大家都知,在佛用用义中,弥勒是未来佛。小乘中已有其名,而大盛于大乘。估计在中亚和新疆一带,有一段时间,弥勒信仰极为流行。光是火罗文A(焉耆文)的《弥勒会见记剧本》就有好几个本子。Sieg和siegling著的《火罗文残卷》(Tocharische

Sprachreste)中,就收了不同本子的《弥勒会见记剧本》,都出自中国新疆。欧、美、等地研究火罗文者,虽为数不多,但也颇有几个,可从来没有见其中任何人译释过其中的任何一张。非不愿也,是不能也。因为残卷真是极残,没有一页可以说是完整的,读起来困难极大。虽然德国学者写过几部语法,A和B两个方言都有,对学者有极大的帮助。可是,如果想认真译释,工仍然不足。我在搞别的工作之余,开始用拉丁文转写婆罗米字,并逐渐对本《剧本》的内容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。这些残卷出土时,页码顺序是完全混的。我也逐渐理出来了一个大概的顺序,为本《剧本》的译释工作奠定了初步的基础。但是,一直到这时候我还没有下决心做译释的工作,因为我十分清楚其中的难度,我只做了一点介绍工作。下面的6?《谈新疆博物馆火罗文A〈弥勒会见记剧本〉》,就是一篇介绍文章。

在整理本《剧本》的过程中,我偶尔发现在本书的几个地方都有关于三十二相的记载。所谓三十二"相",梵文原文是Mahāpuru s ·alak s ·a n

·a,直译是"大人相"。"大人"即"大人物"。既然是大人物,就应该与平常人有不同之处,特别是在生理方面。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信仰,或许是统治者故意散布的,也可能是由于老百姓的愚昧无知,自己制造出来迷自己的。除了三十二"相"之外,还有八十种"好",梵文是anuvya?jana,也指的是生理特征,与"相"难以划分。佛传入中国以,许多中国的"正史"也受到了影响,在上面我已经谈过这个问题。但是,我的兴趣并不是研究"相"、"好"本,而是研究火罗文。Sieg和Siegling书中也有关于"相"的记载,但都不全。现在的新博本中居然也有,两下里拼凑起来,能够搞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火罗文三十二相表,这会有助于对几个过去不认识的火罗文字的解释。于是我就参考了几种汉译佛经,还有几种梵文原文的佛经,写成了这一篇论文。

我在上面曾讲到过,治火罗文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:想法认识过去没有能够认识的字。火罗文是一种新发现的文字,没有现成的语法,没有现成的字典,通过极少数的梵双语文书,通过其他一些别的办法,学者们,首先是Sieg和Siegling,逐渐认识了一些字,但是不认识的还比比皆是。倘若能想方设法多认识几个新字,这无疑就是重要的贡献。我在上面讲到过,通过汉译佛典《福太子因缘经》等书的德译文,我曾帮助Sieg师认识了几个新字,Sieg先生极为高兴。结果就促使他来译释了Tocharische

Sprachreste中的面若张,其中就用了我的德文翻译。我一直到今天还相信,利用汉、藏译佛典(其量极大)是今解读火罗文的有效办法之一。

在这一篇论火罗文三十二相的论文中,我也确定了一些字的义。我只举一个例子。el?这个字,在《火罗文语法》中没有解释。到了他的?bersetzungen

aus dem Tocharischen(APAW,1943,Phil-hist?Klasse,No?16)中,他把这个字译为ging hinter den

Türflügel(?),并注明是据我的文章。问题的解决总算是向牵看了一步。到了Werner Thomas的Tocharisches

Elementarbueh中,他毫无据地把el?译为德文hinaus(出去),我只能佩他的勇气。这种不谨严、不负责的学风,不是德国的学风,我又只能为之惋惜。一直到el?这个字又出现在三十二相中,这个问题才算是得到了彻底的最的解决。在三十二相的第十相(相的数码并不固定,因书而异)中,el?又出现了,与之相应的梵文是guhya,巴利文是guyha,意思是"隐藏起来",这才是el?的真正义。

第68节:回到祖国(21)

3?《说出家》

这又是一篇关于火罗文的论文。

所谓"出家",就是"出家当和尚",我们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这个词。但是,在印度梵文写成的佛经中,却只用"出走"一个词,并没有说明从什么地方"出走",也就是说没有这个"家"字。

但是,火罗文中却有这个"家"字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是汉文受了火罗文的影响呢?还是倒转过来,火罗文受了汉文的影响?经过了仔分析,我认为,是火罗文受了汉文的影响。在中国民族语言史上,这是一个颇有意义的现象。

4?《我和比较文学》

这是一篇关于比较文学的文章,只是一般的介绍,没有多少发挥。我对比较文学涉猎不,没有用过苦功,所以从来不敢以比较文学家自居。如果说我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有什么贡献的话,那么我在推波助澜方面起的作用更大。

5?《〈妙法莲华经〉引言》

这是一篇介绍梵本《妙法莲华经》的文章,没有什么新的发挥。

(18 / 43)
我的心是一面镜子

我的心是一面镜子

作者:季羡林
类型:名家精品
完结:
时间:2019-04-15 20:27

大家正在读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经典小说网(2025) 版权所有
(繁体版)

联系站长:mail